石灰窑是碳酸钙通过热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的重要设备,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石灰的质量和产量。然而,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,石灰窑在煅烧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故障。以下是对石灰窑常见故障的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。
	一、常见故障分析
	- 
		
			生烧 
			- 
				现象: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未能完全分解,导致生成的生石灰中含有未分解的碳酸钙。
- 
				原因:
				
					- 
						石灰石粒度太大,热量难以进入石块内部,导致煅烧速度减慢。
- 
						燃料比例小或热值低,无法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石灰石完全分解。
- 
						供风不合理,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,热量传递不均匀。
 
 
- 
		
			过烧 
			- 
				现象: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而过度分解,生成致密的过火石灰或死烧石灰。
- 
				原因:
				
					- 
						燃料配比过大或供风过强,导致燃烧温度过高。
- 
						煅烧时间过长,窑内通风不畅或卸灰不及时。
 
 
- 
		
			煅烧区上移或下移 
			- 
				现象:煅烧带在窑体内向上或向下移动,导致燃料在窑上部或下部提早燃烧,影响石灰质量。
- 
				原因:
				
					- 
						顶温控制偏高或风压风量偏大,导致煅烧带上移。
- 
						风量小、上石量多、卸灰量大,导致煅烧带下移。
 
 
- 
		
			结瘤 
			- 
				现象:窑内物料在高温下粘结成块,形成坚硬的瘤状物,影响窑内通风和物料流动。
- 
				原因:
				
					- 
						原料含杂质多,如硅、铝、铁等杂质在高温下易形成低熔点化合物。
- 
						窑内温度分布不均,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。
- 
						窑内气氛控制不当,还原性气氛过强。
 
 
- 
		
			偏窑 
			- 
				现象:窑内物料在煅烧过程中分布不均,出现一侧物料多、一侧物料少的现象。
- 
				原因:
				
					- 
						窑体倾斜,如地基沉降、窑体变形等。
- 
						布料不均,上料时物料分布不均匀。
- 
						风压不均,供风系统存在问题。
 
 
	二、预防措施
	- 
		
			防止生烧 
			- 
				控制石灰石粒度在合理范围内,普通竖窑粒度应控制在40-80mm,窑容大的可放宽到50-150mm。
- 
				优化燃料配比,确保燃料热值达到要求,并合理控制燃料粒度。
- 
				调整供风系统,确保风量充足且分布均匀,使用概率风帽等装置促进燃料均匀燃烧。
 
- 
		
			防止过烧 
			- 
				调整燃料配比,减少燃料用量,确保燃料与石灰石的比例适中。
- 
				优化供风,调整供风量,避免风量过大导致燃烧温度过高。
- 
				加强窑内通风,确保窑内通风顺畅,及时排出废气,减少石灰石在窑内的停留时间。
- 
				使用温度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窑内温度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过烧。
 
- 
		
			防止煅烧区上移或下移 
			- 
				调整燃烧参数,降低窑顶温度,防止煅烧带上移。
- 
				适当减小供风量,使火层下移,防止煅烧带上移。
- 
				调整石灰石粒度,避免过大或过小,影响煅烧区位置。
- 
				适当增加风量,确保燃料充分燃烧,提高煅烧温度,防止煅烧带下移。
- 
				合理控制上料量和卸灰量,避免一次性上料过多或卸灰量过大,影响煅烧效果。
 
- 
		
			防止结瘤 
			- 
				选用含杂质少的*石灰石作为原料,减少结瘤源。
- 
				改善窑内温度分布,通过调整燃料配比、供风量等参数,使窑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。
- 
				控制窑内气氛,合理控制窑内氧气含量,避免还原性气氛过强。
- 
				定期对窑内进行清理,清除结瘤物,保持窑内畅通。
 
- 
		
			防止偏窑 
			- 
				定期对窑体进行检查和校正,确保窑体垂直度符合要求。
- 
				优化布料方式,改进上料工艺,确保布料均匀。
- 
				调整风压,检查并调整供风系统,确保风压分布均匀。
- 
				加强操作管理,提高操作水平,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偏窑问题。
 
	综上所述,石灰窑常见故障的分析与预防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原料、燃料、供风、温度控制等多个方面。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,可以显著提高石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。